山东省粮油收储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到来! 丨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丨 联系我们

首页>>科技储粮 科技储粮

制约粮食流通实现“四散化”的因素与对策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4-07-23 02:22:01 浏览: 1634 次【字号:
    摘要 简要介绍了粮食流通“四散化”的重要意义和粮食流通“四散”的发展进程,根据我国目前粮食流通领域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制约粮食流通实现“四散”的主要因素是散运车辆不足和散卸设施不配套,结合实际提出了改造自卸车辆的办法和解决散运车辆不足的方式,通过配置自卸车辆,吸粮机和自制车门限位器等不同方式方法,解决了实际工作中存在散运、散卸难题,降低了装卸费用,促进了粮食流通“四散化”程度的快速提高
关键词  散运  散卸  制约  流通  四散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企业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步伐也越迈越大,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加快粮食的“四散化”(散装、散运、散卸、散存)进程,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粮食贸易、加工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应对全球粮食价格波动剧烈,把握瞬息万变的商机,降低经营风险,增加企业效益,保持自身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粮食收储企业确保储备粮实现平时“储的进,管的好”、关键时刻“调的动、用得上”这一根本目标的重要措施,对保持社会物价稳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粮食流通“四散”的发展进程
    包装储存运输难以有效利用仓容和提高物流效率,由包装运输储存向“四散”的转变,是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包装作业相比,散化方式具有充分利用仓容、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减少包装物消耗降低运营费用等诸多优势。粮食流通“四散化”是中国粮食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粮食物流现代化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储备库轮换工作效率和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基本实现了粮食的“四散化”。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甚至第三世界部分以农业为主的粮食生产国也都大力推广这种“四散”作业方式。
    目前,发达国家的粮食物流均已普遍采用“四散”作业方式,我国90年代中期以前,受仓房和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等各种因素制约,除了“散存”比例稍高外,实现“散装、散运、散卸”比率很低,不到10%,从98年国家为确保粮食安全,大规模投资扩建储备粮仓以来,共计新增建1000多个粮库,加上对原来仓房的改扩建,现有的储备仓库基本上都具备了 “散存”条件。通过近年来机械设施的升级换代,扒谷机、吸粮机、补仓机等机械的广泛应用,各类企业的 “散装”能力与以前相比也有了较大提高。为实现粮食“四散”作业提供了设施保证。
    2、粮食流通“四散”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从目前本单位实际和调查了解到的周边同类企业情况来看,由于都建有高大平房仓和与其配套的输送、清理、通风及熏蒸设施,安装了功能齐全的粮情检测系统,绝大多数单位都具备了粮食的散存和散装条件,影响四散实现的主要矛盾是散运专用车辆不足和普通散装车辆的接卸障碍。各储备库受运输车辆和仓房、机械设施条件的制约,大都存在“散运、散卸”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散”作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跟不上就可能影响和制约另外几个环节的发展速度和方向,从而影响实现 “四散”的进程。
    2.1  粮食散运以前主要是通过散粮专用车皮、船舶、散粮专用汽车等方式,需要接收或中转单位建有铁路专用线、码头和配套的散粮专用汽车、卸粮坑、提升、输送机械及吸粮机、立筒仓等接收发放设备。这些配套设施投资巨大,只有大型加工企业或港口码头等粮食集散量巨大的单位才建有这些配套设施,一般的收储库和铁路货场都不具备相应的设施和接卸条件,而且散粮专用车皮存在的回程空驶现象也浪费了极其宝贵的铁路运力资源,这一现状极大的限制了粮食铁路散运的发展。现在粮食铁路散运仅东北地区应用较多,其他地区发展缓慢。
    2.2  散粮专用汽车配有自流或自卸装置,能方便的与现有设备实现配套连接,装卸省时省力、效率高,但该类车辆经改装后一般仅限于粮食运输,货源范围窄,基本为单项运输,空驶率高,购置及运营成本高于一般汽车,大多为企业自备车,数量少,运营范围小,无法满足粮食短期大量不定向流通的需求。
    2.3  近年来随着运输车辆的不断更新换代,大吨位半封闭集装箱式货车成为当前汽车运输市场的主流车型。该类车辆车厢的箱体高、容积大、通用性强、密封性较好,可装载各类固态,颗粒及包装产品,也可直接装运散粮。车辆数量多,运行范围广,配货站可找到发往全国各地的车辆,车辆通过配货运行空驶里程减少,运输成本相对较低。这一粮食散运方式一经出现就得到了迅速推广普及,成为当前华北地区中短途(100-500公里)粮食流通的主要运输形式。
    2.3.1  这种车辆在有卸粮坑的货场、码头及企业卸车时只需将四周车门打开,粮食80%以上可自流完,剩余部分辅以2-3人人工清理,一般载重50吨的货车20分钟内即可卸完,效率较高。
    2.3.2  这种散运车在没有卸粮坑的地方卸车入库时,一般需将粮食卸到地面上,再用扒谷机等设备收集转运。车门一开,粮食流到地面成堆的同时也流到车体下部埋住车轮,严重影响扒谷机作业时的效率,同样载重50吨的货车需要6-8人两台扒谷机1.5-2小时才能卸完,车辆本身移动也十分困难,移动时车轮空转造成车体周围大量粮粒破碎,每车约有20-30kg的破碎粮粒经过筛后成为筛下物。
经测算这种卸车方式的人工增加、效率降低和粮食损耗比自流车费用提高3.5-4元/吨。尽快找到适合这类车辆的接卸方法,是推动“四散化”发展进程的又一关键因素。
    3  解决制约“散运、散卸”发展的几项对策
    针对目前“四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散运、散卸”难题,我们根据本地实际,结合当前粮食机械生产技术和研发情况,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探索试践,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办法。
    3.1为解决散运专用车辆不足的问题,我们积极联系驻地周边从事短途运输的大型拖拉机车主,与其结成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鼓励他们将车辆改装成具备自流、自卸功能,既可装运散粮、又不影响从事原有运输业务(即在原车厢的底部两侧合适位置分别开3-4个30 cm×40 cm的方孔,下部配置相应的插板和溜槽,装散粮时只需拔开插板粮食就可通过方孔顺着溜槽流到输送机上,80%以上的粮食可实现自流卸车,剩余部分只需1-2人10几分钟即可清理完毕,插好插板,车厢底面方孔插板与原底板基本持平,不影响装载其他货物,改造每个孔仅需100元左右,总投入不足千元)。在本单位有进出粮业务时,优先向客户推荐用此类车辆运输,不用投资购置专用车辆,也能解决散运车辆不足的困难,而且无需考虑资金筹措和车辆闲置时的运营问题。既有效降低了装卸费用,又化解了购车投资风险。对于车主来说,投入少量资金改造车辆,扩展车辆功能后与粮食企业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开拓了新货源,增加了收入,投入不多、经济合算,因此来联系确定合作意愿的非常踊跃,现在已与20多位车主签订了长期业务合作关系,改装车辆37部,具备散运粮1260t/日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彻底解决了短途散运车辆不足的问题。
    3.2  对于无自卸、自流装置的普通散粮车的卸车难题,可用吸粮机卸车的方式解决。吸粮机是一种气力输送设备,目前吸粮机主要应用与港口码头和大型粮食货运集散中心等场所,通过高压风机的运转和相应连接管路、卸载、加压装置,实现负压吸取车厢、船舱中的粮食,正压输送到仓房、货位或其他运输工具。输送过程封闭运行,不会造成粮食撒漏损耗。这类吸粮机虽然功能全面,但功耗大、价格高,运行维护成本也较高,不适于一般企业直接应用。现在已有粮机企业研制出小型移动式吸粮机,这种移动吸粮机不仅可以接卸无自流自卸汽车的散粮,也可以应用于铁路敞篷车皮的散粮装、卸车,使普通铁路货场和粮食企业也可接卸散粮车皮,不再需要散粮专用车皮,减少空驶现象,降低运输成本。无需再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专用设施,就可实现各种散运方式的顺畅连接。小型移动式吸粮机在与其他设备配套,推动粮食物流实现“四散化”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小型移动式吸粮机目前存在的主要弱点一是功耗相对较大,二是运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
    3.3  为了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械设备,提高半封闭集装箱式散粮车的卸车效率,通过现场观察和与相关技术人员研究探讨,我们设计制作了一种半封闭集装箱汽车侧门开启限位器,这种装置能够对散装粮车门的开启大小和角度实现精确控制,使车厢内的散粮在车门的逐渐开启下稳定有序的流散到卸车平台上,改变了原来无法控制车门开启程度,车门一旦打开粮食就一下流到地面阻塞车轮、造成粮粒破碎、需要再次收集消耗人力物力的弊端,利用原有的包装粮卸车平台2-3人操作就可实现这类散装粮车的快速接卸,经测算使用这种辅助的汽车侧门开启限位器后,卸车人工可减少2/3,卸车效率可提高一倍多,吨粮卸车费用降低60%以上。
    通过对运输车辆的改造和装卸设备、装卸方法的不断改进完善,我库的粮食流通“散装、散运、散卸”率由两年前的不足20%迅速提高,到今年除客户指定要求定量包装外,粮食出入库流通全部实现了四散作业,装卸用工由30-40人降至10人以下,人均装卸粮由15-20t/d提高到100t/d以上,装卸能力由600t/d提高到1000t/d,吨粮装卸综合费用由原来的5.43元/t降至3.5元/t以下,按年平均流通量5万吨计算,可减少费用近1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对在推进粮食流通“四散化”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经过认真思考,不断学习、研究、应用新技术,积极探索新方法,解决了困扰“散运、散卸”发展的阻碍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设备,勇于技术创新,避免盲目投入和重复建设,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健康发展,使企业的“四散化”程度得到了快速提高,为促进粮食流通的“四散化”进程提供了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 高兰,王淮  现代物流和粮食“四散”流通技术  粮食流通技术     2004 4
    2 刘亦生,姜少云   移动式吸粮机设计应用体会   粮食流通技术  2004 4
打印】 【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