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粮油收储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到来! 丨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丨 联系我们

首页>>科技储粮 科技储粮

我国粮库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6-11-21 07:04:35 浏览: 9066 次【字号:
    前言
    我国是世界产粮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做好粮食储藏工作意义重大,关系军需民食,也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国家建设大批的粮食储备库,其目的就是要保障粮食安全,为人们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50年代的粮库建设主要是为了备荒;60、70年代的粮库建设主要是为了备战;80、90年代的粮库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民“卖粮难”;1998年至2003年中央共计投资343亿元国债资金,分三批安排建设了1100多个粮库项目,新增仓容1048多亿斤,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储粮条件落后的面貌,这次国家粮库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配套设施最全、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最广泛的一次大规模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我国的粮食仓储技术水平也因此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三批粮库项目建设中采用的主导仓型为平房仓,占总仓容87.5%。近几年来国家继续推进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和仓房维修改造,其中2009~2014年中央财政资金补助各地和央企建仓3480万吨,仓储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我国财力条件的限制,粮库建设还不可能一步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加强粮库现代化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配备较为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储备粮库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国家粮库整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1 粮仓仓型的发展趋势
    随着土地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未来粮仓仓型将会向立筒仓发展,平房仓也要向高大发展。国外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其粮仓仓型大多是由房式仓发展为立筒仓,有些国家虽有房式仓也是高大型的。如:八十年代,美国有50000万吨仓容,加拿大有1674万吨仓容,全部是立筒仓;澳大利亚有2290万吨仓容,其中立筒仓占36%,房式仓占64%,但它的房式仓是高大型的,大多是跨度50米,长度100米,轻质钢屋架,混凝土或钢立柱外覆盖镀锌成型板壁,全是机械化作业,堆粮高度:檐处高6米多,中间可达9米;苏联有15000万吨仓容,其中房式仓占65%,都是1946~1965年间建的。1965年以后基本不建房式仓,新建仓库大多为立筒库,并且对以前建的房式仓进行了技术改造,配套机械通风和流化出粮装置等,日本有1974万吨仓容,其中房式仓占71%,主要是为国内每年生产的1100万吨糙米包装存放之用,在港口为接卸进口的小麦、玉米建造钢混和钢板立筒库,计5.71万吨,占总仓容的29%。
    平房仓和立筒仓相比较,存在占地面积大、装卸效率低、耗用劳力多,粮食装卸、输送、清理等全部作业实现机械化较困难。根据目前仓容不足,财力又不宽裕的国情,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不建平房仓,全部改建立筒仓是不现实的。但今后新建仓库和改造老库,必须根据不同使用性质,选择不同仓型建造。对于粮食中转任务大的主要交通沿线,特别是接转进口散装来粮的仓库,主要应发展立筒仓。大、中城市,特别是大销区和大消费城市,由于接收供应的粮食数量大,应创造散存条件,建设以发展立筒库和浅圆仓为主,房式仓为辅的大型粮库,具备对较大区域性的调控功能。对于粮食主产区的城市应当建立具备储备和中转功能的中型粮库,仓型以浅圆仓和房式仓为主,辅助建设部分立筒仓,应配备一定的现代化机械设备,满足储备和中转需要。对于主要缺粮区,应发展以房式仓为主,浅圆仓为辅,具备储备和收纳兼顾功能的小型粮库。新建平房仓,应比旧平房仓加大跨度,提高堆粮高度,增加单仓仓容量。
    2 仓储设施的发展趋势
    2.1改善基础条件
    通过新建、扩建、维修改造和功能提升,确保仓库基础设施能够满足现代粮食储备和流通的需要。仓储设施要管理规范,维护保养良好,性能完好,能密闭,具有通风、防潮、防鼠、防虫、防雀功能,确保储粮安全。同时要加强库区环境建设,库区要布局合理,标识规范,整洁美观,地面硬化,库区绿化,提升粮食企业的形象。
    2.2配置先进设备
    按照粮食流通“四散化”和科学储粮的要求,应配置先进适用的粮食装卸、输送、清理、计量、烘干、检验、粮情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等设备或设施,实现仓储装却、搬运、清理等作业机械化。国外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随着仓型高大化,仓内外装卸等作业已是全盘机械化,有的已实现自动化。为了提高效率适应粮食生产的实际需要,粮仓机械的系列产品也向大型化发展,由每小时产量几十吨、几百吨、发展到千吨以上;产品由机电结合向自动化控制发展,为了防止粉尘爆炸和节约能源,还研制出许多安全、省电的新产品,特别是国外生产粮仓机械的公司或工厂大多拥有较强科研机构和人员,注重科研与生产结合,所以产品能不断更新,有什么仓型就有什么机械与之配套,生产上需要什么,就能按需要研制出新产品。
    我国由于平房仓多,而且此类仓型机械化难度大,再加上90年代劳动力也多,粮仓机械的发展比较缓慢,短期内所有仓库要全盘实现机械化是不可能的。根据我国的这一实际情况,对于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沿线的大、中型粮库由于周转量大、效益高,应优先实现机械化;其他粮库对于劳动强度较大的作业环节,也应作为配套机械的重点;至于农村小型收纳粮库,主要解决农民交粮时的清理和入仓出仓的需要;对于向立筒库、楼房仓这种仓型,要全盘机械化,有条件的可向半自动化、自动化发展。从我国多数粮库来看,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还将是机械化、半机械化与人力劳动作业并存。但对大、中型粮库及中转库,应作为当前机械化的重点考虑。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劳动力的成本的增加和仓型高大化,农户交粮集体化,铁路、交通运粮车、船专业化、散装化,粮库作业全部实现机械化,部分实现自动化,应该是必然的趋势。
    3储粮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伴随科技飞速发展和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粮食储藏工作不再是繁重人工体力劳动,逐步向适应粮食储藏技术现代化发展。随着人们绿色消费需求提升,粮食仓储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粮情计算机测控系统、磷化氢环流熏蒸、谷物冷却降温、机械通风等技术逐步推广,一些新式绿色储粮、生态储粮技术不断进步。国家储粮方面,为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粮食食用品质、降低粮食储藏费用,对广大粮库的绿色储粮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粮食储藏工作,经过广大储粮科技人员不断实践和积累总结出“双低”、“三低”、“通风降温”和“四合一”等储粮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措施,低温储粮、绿色储粮已成为提升我国科学储粮技术水平的主要工作目标和今后粮食储藏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4信息化技术在粮库中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高速发展创新的现代,传统的企业管理与运营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储备库也正经历着一场变革。在粮库精细管理中引进计算机、视频监控和电子测温、环流熏蒸、就仓干燥等科技储粮技术和设备设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粮库管理工作效率和仓储能力。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我们也发现这些系统的应用和数据资源都是相对孤立的,缺乏必要的关联性,这使得粮食的购、销、存、加工等环节依然繁琐,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我们急需建设一个能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管理系统。同时,国家对于粮库的宏观管理需求也不断提升,粮库不但要能提供粮食储藏数量、品质等方面信息的快速检索,而且要保证相关指令上行下达的畅通。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全国粮食行业的积极响应。通过数字化粮库的建设,实现了粮库储藏粮食信息的集成管理和各粮库粮食储藏数量、品质等方面信息的在线检索,并能实现粮食储藏信息的宏观分析,实时调用粮食跟踪、评估模型调用,实现应急响应相关指令的顺利下达,提高粮食应急响应与粮食宏观调控的信息化水平。同时,建设数字化粮库为粮库管理者和上级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和高效的管理手段,使粮食信息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乐管理效率,实现了各级管理机构对粮食储备情况的全方位监管。数字化粮库建设是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
    5抓好职工队伍建设
    随着粮库现代化建设,配备了先进的机械设备、科学的国家储备粮库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对粮库职工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粮库人员结构也会随之进行调整,粮库的维修工和信息化员工数量将会增加,而保管员的数量会逐渐减少。数字化粮库建设涉及粮库各业务环节,尤其是气调储粮、智能通风储粮、粮食出入仓智能监控等均是先进新型的技术,这些要求粮库培养综合型人才,加强对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应用水平;员工需要与时俱进,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熟练掌握新技术。同时粮库要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其才华。
 
 
 
 
 
 
 
打印】 【顶部】【关闭